打开APP
小贴士1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秀区5个项目入选市级第十批非遗项目名录、2人入选第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24-01-18 09:36 青秀区文化馆  

近年来,青秀区一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方针,并积极挖掘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广泛开展非遗普查、培训、传承人培养、宣传展示等各类活动,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使更多人民群众受益。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期待这种积极的非遗保护工作能够持续取得成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截至目前,青秀区共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非遗项目6个,市级非遗传承人7人,城区级非遗项目4个。在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5个项目成功入选,分别是《古岳壮族五色美食制作技艺》《南宁年糕制作技艺》《韦氏筋络疗术》《吕氏脐诊疗法》和《南阳大鼓习俗》。此外,覃聪聪和黄中昕成为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项目涉及传统医药、传统技艺和民俗三个重要领域。它们的技艺精湛、独具特色,见证了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

《古岳壮族五色美食制作技艺》

该项目以糯米为主,由四类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再加上糯米本色形成五色而得名。四类天然植物染料分别是枫香树、密蒙花(黄饭花)或黄姜、红蓝草或苏木以及紫蓝草。枫香树叶经切碎锤烂加热取汁泡米染成黑色,密蒙花(黄饭花)用新鲜或干花煮水泡米、黄姜捣烂煮水泡米染成黄色,红蓝草用鲜草煮水泡米、苏木破片煮水泡米染成红色,紫蓝草用新鲜草煮水泡米染成紫色,白色用糯米本身的颜色直接用清水浸泡。五种糯米都需要经过八个小时左右浸泡,然后用竹篮滤干水分。分色或混色放入木蒸笼中,用柴烧旺火蒸约两个小时,即可蒸出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饭。

《南宁年糕制作技艺》

该项目特选刘圩香米,将刘圩香米洗净,按1:9的比例加水浸泡一晚后,将米磨成米浆,用多层纱布包裹米浆沥干水后形成米粉,再在锅中放入特制红糖块,红糖块是经过甘蔗榨汁后柴火熬煮成高浓缩的红糖而来。特制红糖块加水按4:6的比例熬煮成丝滑润口绵柔的红糖浆,待放凉后,倒入沥干水的米粉混合粉,边加水边搅拌均匀,搅拌至粉液完全融合无结块,再将调制好的年糕浆倒入模具至七八成满,也可放入喜欢的干果做成各种口味的年糕,最后送入蒸柜蒸1小时至1.5小时后晾凉即可。这样做出来的南宁年糕口感层次丰富,Q弹爽口不粘牙,红糖和香米的结合又突出了其特有的香味,吃一口就能识别出老南宁这款小吃的独特风味。

《韦氏筋络疗术》

该项目以”手法治筋,中药治络”和“外治筋线,内治络线”为基础,治病并用筋治和络治,筋治以手法,络治以中药,不同于常见的推拿按摩,本术创建九大手法,包括正骨、脊柱整治、经筋、小儿、治未病、阴阳、五行、韦氏奇穴与奇术、子午流注等,前五种适用于常见病损,而后四种适用于奇难杂症,九大手法遵循着“稳、准、轻、巧、透”的原则,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用南方各类藤类药,以千金拔、豆豉姜、鸡血藤、两面针等配伍,药擅搜风通络,助力提气,发挥多靶点、多渠道作用,制成药酒、药包、药贴等,筋络并治一般以7-10天为一个疗程。操作过程灵巧,严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吕氏脐诊疗法》

该项目吕氏祖传的独特诊疗方法。据老人口传,吕氏先祖在清康熙年间为朝廷御医,后因年龄较大,按自己的意愿回到民间为百姓看诊,先到福建龙岩,后定居于广西玉林陆川县温泉镇行医为生,至今已有200多年。该诊疗法是通过看肚脐诊病,然后通过针灸,辅以艾灸和内服中药治病。该诊疗法将人体的肚脐看作是后天八卦图,若肚脐的某一个方位有形态的改变,说明对应的某一个脏腑的病变。然后通过四步通调布针法行针,辅以艾灸、内服中药使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疾病得以治愈。该诊疗方法在中医界可谓独树一帜。其突出特点:一是有独特的理论。从对肚脐的命名及其与身体各个部位的关系、诊断与治疗方法都有独到的理论见解;二是诊病方法独特。通过对患者肚脐的看、闻、摸、问、切来诊断疾病;三是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具有不开刀、不住院、无创口、痛苦小;四是服药很少,疗效确切,费用较为低廉。

《南阳大鼓习俗》

该项目以用当地出产的龙眼木、苦楝木等做鼓身,以当地的生牛皮做鼓面,鼓面为单面。南阳大鼓习俗在开年节、丰收节、庙会等集体活动上演奏。在婚庆、寿礼、子女升学、乔迁新居等喜事,人们均敲锣打鼓庆贺一番。南阳大鼓习俗是当地人表达喜悦不可缺少的活动。南阳大鼓习俗往往是多面同时演奏,节奏欢快,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豪放大气,非常威武雄壮。

《茶艺》传承人覃聪聪

覃聪聪,女,1986年7月生,1996年跟随姑丈廉思考在广西石乳花茶厂开始接触茶园、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叶冲泡等茶文化相关知识。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对茶产生浓厚兴趣。现为国家一级茶艺师,二级评茶师。师从广西茶叶学会副会长廉思考、复旦大学李辉教授,从事茶艺教学及培训工作16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掌握六大茶类冲泡技巧,技艺娴熟,尤其擅长六堡茶茶艺,曾获全国茶艺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华茶奥会金奖、“海曙杯”首届中国茶艺大赛银奖、三次南宁市东盟茶艺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获全国首批也是广西唯一的茶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广西技术能手”“全国十佳茶艺师”“南宁市首席技师”“南宁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为茶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培养了刘望、陈碧璇、谢雨丝、欧新声、覃友等一大批徒弟。

《鸡茸燕制作技艺》传承人黄中昕

黄中昕,男,1995年1月出生。2013年开始师从广西桂菜泰斗、中国元老级烹饪大师何逸奎,学习鸡茸燕制作技艺和桂菜烹饪技艺。国家一级中式烹调师,现任广西华枫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创立“四季和府”品牌,打造了以“时尚”为先锋的美食全新战略布局;兼任中国饭店协会名厨委员会委员、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先后荣获亚洲优秀名厨、中国烹饪大师、广西烹饪大师、南宁市首席技师、南宁工匠等荣誉称号;2019年1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广西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0年1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8月被南宁市委人才办评定为“南宁市D类高层次人才”。

下一步,青秀区文化馆将继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目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和挖掘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获得感,促进非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青秀区文化馆将致力于挖掘本地非遗项目,秉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让城区非遗项目在保护传承的同时,真正成为本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亮点和特色,为城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为前来旅游的四方宾客创造更高品质的非遗文化体验感。

近年来,青秀区一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方针,并积极挖掘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广泛开展非遗普查、培训、传承人培养、宣传展示等各类活动,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使更多人民群众受益。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期待这种积极的非遗保护工作能够持续取得成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截至目前,青秀区共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非遗项目6个,市级非遗传承人7人,城区级非遗项目4个。在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5个项目成功入选,分别是《古岳壮族五色美食制作技艺》《南宁年糕制作技艺》《韦氏筋络疗术》《吕氏脐诊疗法》和《南阳大鼓习俗》。此外,覃聪聪和黄中昕成为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项目涉及传统医药、传统技艺和民俗三个重要领域。它们的技艺精湛、独具特色,见证了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

《古岳壮族五色美食制作技艺》

该项目以糯米为主,由四类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再加上糯米本色形成五色而得名。四类天然植物染料分别是枫香树、密蒙花(黄饭花)或黄姜、红蓝草或苏木以及紫蓝草。枫香树叶经切碎锤烂加热取汁泡米染成黑色,密蒙花(黄饭花)用新鲜或干花煮水泡米、黄姜捣烂煮水泡米染成黄色,红蓝草用鲜草煮水泡米、苏木破片煮水泡米染成红色,紫蓝草用新鲜草煮水泡米染成紫色,白色用糯米本身的颜色直接用清水浸泡。五种糯米都需要经过八个小时左右浸泡,然后用竹篮滤干水分。分色或混色放入木蒸笼中,用柴烧旺火蒸约两个小时,即可蒸出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饭。

《南宁年糕制作技艺》

该项目特选刘圩香米,将刘圩香米洗净,按1:9的比例加水浸泡一晚后,将米磨成米浆,用多层纱布包裹米浆沥干水后形成米粉,再在锅中放入特制红糖块,红糖块是经过甘蔗榨汁后柴火熬煮成高浓缩的红糖而来。特制红糖块加水按4:6的比例熬煮成丝滑润口绵柔的红糖浆,待放凉后,倒入沥干水的米粉混合粉,边加水边搅拌均匀,搅拌至粉液完全融合无结块,再将调制好的年糕浆倒入模具至七八成满,也可放入喜欢的干果做成各种口味的年糕,最后送入蒸柜蒸1小时至1.5小时后晾凉即可。这样做出来的南宁年糕口感层次丰富,Q弹爽口不粘牙,红糖和香米的结合又突出了其特有的香味,吃一口就能识别出老南宁这款小吃的独特风味。

《韦氏筋络疗术》

该项目以”手法治筋,中药治络”和“外治筋线,内治络线”为基础,治病并用筋治和络治,筋治以手法,络治以中药,不同于常见的推拿按摩,本术创建九大手法,包括正骨、脊柱整治、经筋、小儿、治未病、阴阳、五行、韦氏奇穴与奇术、子午流注等,前五种适用于常见病损,而后四种适用于奇难杂症,九大手法遵循着“稳、准、轻、巧、透”的原则,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用南方各类藤类药,以千金拔、豆豉姜、鸡血藤、两面针等配伍,药擅搜风通络,助力提气,发挥多靶点、多渠道作用,制成药酒、药包、药贴等,筋络并治一般以7-10天为一个疗程。操作过程灵巧,严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吕氏脐诊疗法》

该项目吕氏祖传的独特诊疗方法。据老人口传,吕氏先祖在清康熙年间为朝廷御医,后因年龄较大,按自己的意愿回到民间为百姓看诊,先到福建龙岩,后定居于广西玉林陆川县温泉镇行医为生,至今已有200多年。该诊疗法是通过看肚脐诊病,然后通过针灸,辅以艾灸和内服中药治病。该诊疗法将人体的肚脐看作是后天八卦图,若肚脐的某一个方位有形态的改变,说明对应的某一个脏腑的病变。然后通过四步通调布针法行针,辅以艾灸、内服中药使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疾病得以治愈。该诊疗方法在中医界可谓独树一帜。其突出特点:一是有独特的理论。从对肚脐的命名及其与身体各个部位的关系、诊断与治疗方法都有独到的理论见解;二是诊病方法独特。通过对患者肚脐的看、闻、摸、问、切来诊断疾病;三是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具有不开刀、不住院、无创口、痛苦小;四是服药很少,疗效确切,费用较为低廉。

《南阳大鼓习俗》

该项目以用当地出产的龙眼木、苦楝木等做鼓身,以当地的生牛皮做鼓面,鼓面为单面。南阳大鼓习俗在开年节、丰收节、庙会等集体活动上演奏。在婚庆、寿礼、子女升学、乔迁新居等喜事,人们均敲锣打鼓庆贺一番。南阳大鼓习俗是当地人表达喜悦不可缺少的活动。南阳大鼓习俗往往是多面同时演奏,节奏欢快,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豪放大气,非常威武雄壮。

《茶艺》传承人覃聪聪

覃聪聪,女,1986年7月生,1996年跟随姑丈廉思考在广西石乳花茶厂开始接触茶园、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叶冲泡等茶文化相关知识。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对茶产生浓厚兴趣。现为国家一级茶艺师,二级评茶师。师从广西茶叶学会副会长廉思考、复旦大学李辉教授,从事茶艺教学及培训工作16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掌握六大茶类冲泡技巧,技艺娴熟,尤其擅长六堡茶茶艺,曾获全国茶艺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华茶奥会金奖、“海曙杯”首届中国茶艺大赛银奖、三次南宁市东盟茶艺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获全国首批也是广西唯一的茶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广西技术能手”“全国十佳茶艺师”“南宁市首席技师”“南宁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为茶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培养了刘望、陈碧璇、谢雨丝、欧新声、覃友等一大批徒弟。

《鸡茸燕制作技艺》传承人黄中昕

黄中昕,男,1995年1月出生。2013年开始师从广西桂菜泰斗、中国元老级烹饪大师何逸奎,学习鸡茸燕制作技艺和桂菜烹饪技艺。国家一级中式烹调师,现任广西华枫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创立“四季和府”品牌,打造了以“时尚”为先锋的美食全新战略布局;兼任中国饭店协会名厨委员会委员、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先后荣获亚洲优秀名厨、中国烹饪大师、广西烹饪大师、南宁市首席技师、南宁工匠等荣誉称号;2019年1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广西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0年1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8月被南宁市委人才办评定为“南宁市D类高层次人才”。

下一步,青秀区文化馆将继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目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和挖掘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获得感,促进非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青秀区文化馆将致力于挖掘本地非遗项目,秉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让城区非遗项目在保护传承的同时,真正成为本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亮点和特色,为城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为前来旅游的四方宾客创造更高品质的非遗文化体验感。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