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春发一份请柬,邀约在美丽山水间。给时代交出一份答卷,写下豪迈壮美诗篇……”
金秋时节,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会歌《青春遇见》,在八桂大地激情回荡,为谱写壮美广西的新时代之歌增添了更激昂的音符。
南宁市民族广场的电子屏幕上,首届学青会主题宣传十分醒目。张友豪/摄
这是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广西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项目最全、人数最多的体育盛会。
近年来,健康中国是一个发展热词,越来越多的省区市瞄准了体育城市这个新的发展赛道。在以赛谋城的竞逐中,此届学青会将不仅是全国学生(青年)运动员的竞技舞台,是广西体育文化交流的平台,还是展示广西形象的窗口,更是谋求产业融合的契机。
首届学青会缘何落户广西?
时间可追溯至2019年7月。彼时,广西决定申办于2023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2019年8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我区承办2023年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闭幕式上,广西接过会旗,标志着全国青年运动会正式进入“广西时间”。
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改称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次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向自治区政府复函,经国务院批准,由广西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强调要努力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运动会。
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体魄、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健康广西、体育强区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广西相继出台了《广西体育强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建设全国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其中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拓展对外交流是一项重点内容。
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到体育产业、重大赛事发展和举办,广西取得了重大进步和突破,体育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广西体育中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首届学青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硬件支撑。张友豪/摄
这里有举办大型赛事的“软硬”支撑。目前14个设区市均建有体育中心和标准化的各类体育场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随着世界体操锦标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国际性赛事相继落户,广西在申办大型和重大的体育活动或比赛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届学青会女子跳水一米板冠军、西安队队员龙艺萍感慨,自己在国内参加了诸多比赛,这次不论是青运村还是赛事场馆,设备和服务都是一流的,这对运动员的比赛发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积淀着刻苦训练、奋勇拼搏的体育基因。历史上广西体育健儿为国家摘金夺银,屡创佳绩,涌现出李宁、莫慧兰、李婷等世界冠军。这几年随着广西竞技体育不断提升,韦筱圆、蒋惠花、杨洁霞等大批年轻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国家体育总局对广西体育的巨大变化和广西运动员的优异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表示将加大与广西共建备战奥运、亚运国家梯队集训队的力度。
曾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何振梁说过:“要让全世界都了解一座城,体育是个好媒介。”
举办盛大的体育赛事,早已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它将是展示城市形象、宣传当地人文特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
从青运会会徽、吉祥物的设计,到场馆条件、赛事服务、后勤保障,再到领略广西的独特美景、人文风貌,参赛的全国各地代表团不仅感受到了广西人的热情友好,也看到了八桂发展的活力。
来自南京队的沙滩排球运动员严旭对青运会的吉祥物甚是喜爱,了解到此次沙滩排球赛的举办地钦州正是吉祥物——中华白海豚的故乡,她直言:“这一对海豚太萌了,不仅体现了广西活泼友善的形象,也恰恰说明广西的生态环境很好。”
一年多以前,在南宁市三塘镇那况路与北仑路交界处,仍是随处可见的荒地。如今一座座体育场馆拔地而起,新建场馆的外立面穿上“新衣”,由白色铝单板和深蓝色玻璃幕墙组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彰显美观大气。
人们印象中的这个“荒凉郊区”,乘着学青会的东风,揽下了投资近24亿元的体育训练比赛基地,它将为打造和谐生态宜居、时尚旅游休闲的新三塘增添新动力。
“近300亩规模的体育公园,人们可以到这里看比赛;平时,老年人在绿地散步、打太极,跑道、球场都向公众开放,年轻人跑步,孩子们在球场上欢乐追逐……这样一个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体现,人气怎会不旺!”自治区体育局重大赛事项目协调推进办公室主任陆学杰这样描绘三塘基地建成后带来的社会效益。
目前,涉及学青会比赛项目的14个设区市的48个比赛场馆(新建14个、改扩建34个)面貌一新,除了举办一些赛事,平时也会对公众开放,持续发挥作用和效益。
以体育之名,让城市更美好。共青团广西区委办公室四级调研员黄铁生认为,办赛营城将积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为广西的经济、文化、精神风貌等各方面带来精彩嬗变。
近年来,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的举办逐渐成为广西体育的IP,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暨水上休闲运动会展示了工业以外的山水柳州,哈嘹足球点燃了中甲赛场上最火热的球市……这些探索和创新为广西开辟“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如今,学青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激发体育产业融合的引擎,推动体育与文旅、科技、教育等领域同频共振,让城市发展产生“1+1>2”的效应。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青会的举办所培养的人才,以及他们所积攒的智慧、创意和能量,并不会随着学青会的闭幕而消散,而是会继续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焕发新的光彩,成为建设壮美广西的坚实支撑。(记者/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