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1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横州市校椅镇人大:将弘扬壮族优秀文化传统有机融入履职为民

朱振荻 2023-10-26 16:28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  

横州市校椅镇具有厚重的壮族文化底蕴,不仅有榃僧壮族民俗文化风情村,还有百年历史的临江壮歌剧。该镇人大结合实际情况,引导人大代表在弘扬壮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担当作为、履职为民。

以壮歌剧团为纽带更好履职为民

校椅镇罗村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现有驻站人大代表24名。罗村片区联络站善于发挥片区内有百年历史的临江壮歌剧团这一文化活动交流平台的作用,引导人大代表在剧团开展壮歌剧文艺汇演、壮歌剧进校园、壮族圩逢等活动时,借助平台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履职为民。

如今,罗村片区联络站在临江壮歌剧团到各村开展文艺活动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待来访群众,收集大批群众意见建议。经过代表的进一步走访和调研,形成《关于完善临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议》《关于发展壮族特色民俗风情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等意见建议共18条,为百姓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罗村片区联络站收到群众反馈,临江村农业灌溉用水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农作物收成,希望上级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收到这一诉求后,片区联络站的代表及时到实地开展调研和核实,形成建议和初步解决方案上报给镇人大。

接到转交后,校椅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制定工作方案,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落实,最终满足了群众的农业耕作灌溉需求,确保农业增产增收。2023年初,临江村建成水利项目4个、新建抽水站2个、拦水坝1个、修建地下管道3000米、机耕路7公里、维修水利40米、硬化水利三面光900米,保障了临江村6000亩耕地的灌溉。

以传承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榃僧村是校椅镇青桐村委的一个自然村,是一座具有600年历史、独具特色的壮族聚居村。榃僧村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每年“三月三”都会载歌载舞,迎接福田龙,祈求风调雨顺。榃僧村至今还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壮族民俗风情及美食制作工艺、手工艺等,其中壮歌歌圩、簸箕粉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片区人大代表引导群众把“壮族三月三”和传统民俗美食相结合,近几年榃僧村的特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年接待游客量接近5万人次。

2023年青桐村壮族圩逢活动现场

2023年“横县甜玉米”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榃僧村顺势而为,打造了甜玉米展示馆,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榃僧村甜玉米的种植历史。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了游客能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榃僧村积极打造榃僧书院,开辟新的文化娱乐阵地。

青桐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李德贤表示,榃僧村正在努力打造传统民俗民居示范村,片区的各级人大代表聚焦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参与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等察民情、集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联络站向当地政府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榃僧村保留比较完整的壮族特色民俗风情、古民居等资源,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得到了当地的重视和采纳。(朱振荻)


横州市校椅镇具有厚重的壮族文化底蕴,不仅有榃僧壮族民俗文化风情村,还有百年历史的临江壮歌剧。该镇人大结合实际情况,引导人大代表在弘扬壮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担当作为、履职为民。

以壮歌剧团为纽带更好履职为民

校椅镇罗村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现有驻站人大代表24名。罗村片区联络站善于发挥片区内有百年历史的临江壮歌剧团这一文化活动交流平台的作用,引导人大代表在剧团开展壮歌剧文艺汇演、壮歌剧进校园、壮族圩逢等活动时,借助平台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履职为民。

如今,罗村片区联络站在临江壮歌剧团到各村开展文艺活动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待来访群众,收集大批群众意见建议。经过代表的进一步走访和调研,形成《关于完善临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议》《关于发展壮族特色民俗风情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等意见建议共18条,为百姓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罗村片区联络站收到群众反馈,临江村农业灌溉用水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农作物收成,希望上级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收到这一诉求后,片区联络站的代表及时到实地开展调研和核实,形成建议和初步解决方案上报给镇人大。

接到转交后,校椅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制定工作方案,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落实,最终满足了群众的农业耕作灌溉需求,确保农业增产增收。2023年初,临江村建成水利项目4个、新建抽水站2个、拦水坝1个、修建地下管道3000米、机耕路7公里、维修水利40米、硬化水利三面光900米,保障了临江村6000亩耕地的灌溉。

以传承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榃僧村是校椅镇青桐村委的一个自然村,是一座具有600年历史、独具特色的壮族聚居村。榃僧村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每年“三月三”都会载歌载舞,迎接福田龙,祈求风调雨顺。榃僧村至今还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壮族民俗风情及美食制作工艺、手工艺等,其中壮歌歌圩、簸箕粉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片区人大代表引导群众把“壮族三月三”和传统民俗美食相结合,近几年榃僧村的特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年接待游客量接近5万人次。

2023年青桐村壮族圩逢活动现场

2023年“横县甜玉米”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榃僧村顺势而为,打造了甜玉米展示馆,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榃僧村甜玉米的种植历史。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了游客能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榃僧村积极打造榃僧书院,开辟新的文化娱乐阵地。

青桐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李德贤表示,榃僧村正在努力打造传统民俗民居示范村,片区的各级人大代表聚焦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参与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等察民情、集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联络站向当地政府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榃僧村保留比较完整的壮族特色民俗风情、古民居等资源,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得到了当地的重视和采纳。(朱振荻)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