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1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这项重大改革;2019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南宁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南宁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成立。五年来,在自治区产改协调小组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产改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聚焦五大重点任务,协同发力、攻坚突破,全力推进改革走深走实,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产业工人队伍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强化思想引领。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举行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纳入培训计划和培训日程。2020年以来,南宁市各级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68场。
深化党建引领。推行党政机关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联建联学,形成党建新格局。企业中,培育了“产投项目讲堂”“威宁学堂”等培训品牌,把新思想的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
强化产业工人精神之“钙”。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多地关注和宣传产业工人中涌现出的技术尖子、创新能手,截至2021年底,我市已选树命名“南宁工匠”52名、推荐获评“广西工匠”10名。2022年,我市产业工人荣获全国、广西五一劳动奖章7枚。
搭建建功立业平台,产业工人队伍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进一步焕发
先锋引领,推行“三培养”机制。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2021年全市发展产业工人党员755人。
持续开展高技能人才支撑计划、振兴计划,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8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6家,南宁市本级技能人才培养平台37个,聘任南宁市首席技师107名,设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22家,通过技术创新累计节约成本2312.2万元,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达2320万元。
建立完善以自治区级、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岗位技能竞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以班组长建设的两个评定标准为突破口,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为重点,在市、县(市、区)和开发区、企业三级开赛,年带动25万以上产业工人参与到岗位练兵和技能提升中来,在广西第一届技能大赛中取得3金4银5铜的佳绩。
多举措加强教育培训,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升
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驻邕技工院校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企业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适应产业升级发展需求。
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2022年,我市获得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较2021年增长了43.1%,获得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比2021年增长300%。积极助力职业教育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产教融合工程,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1+X”国家证书试点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项目建设,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专业,深化产教融合。以我市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统筹规划市属、县属和驻邕区直中职学校专业,2022年,29所职业学校新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29个专业。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途径与新方式,指导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和7所“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工作,认定“南宁工匠后备人才”822人、推荐“南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对象”1631人。2021年投入700万元,用于7所“校校企”合作试点学校探索中职、高职、企业三方联合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试点工作。
多方联动共同发力,产业工人队伍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不断提升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的比例,让产业工人代表在各领域更好发声。
优化职称评审标准,畅通技能人才晋升渠道。对于参加职称评审的高技能人才,突出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支持满足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直接对应申报中级以上职称。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在产改试点企业中探索建立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制度,指导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对双通道制度的建设和推行做出有益探索。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截至目前累计投入20.2亿元。同时,加快推进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3.9亿元。
建立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统筹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搭建南宁市区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中职学生占全市高中阶段招生比例达35%。
就业服务向产业工人密集型制造企业倾斜。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服务好新引入的制造企业招聘工作。
政策留人。落实人才分类认定政策,经认定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将获得相应的“南宁英才卡”,可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购房补贴、子女入学和医疗优诊服务等相关待遇。
做好产业工人的坚强后盾。开展“区块链+电子合同”先试先行工作,更好地推进稳定就业和规范用工。广泛推行“法院+人社+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有效发挥法律服务律师站、工会仲裁庭、工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作用,依托“智慧人社”系统,实现劳动维权业务“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结、一体管理”。重点抓好产业工人快速增长的新行业、新领域、新业态的产业工人工会组织建设,成立全区首家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等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为产业工人送去四季服务、帮扶救助、心理服务、技能培训、疗休养等工会服务。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中共南宁市总工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